“五面”梅沙奏响“春天的故事”

来源:盐田新闻    2021年07月27日    版次:04

东部华侨城。

大梅沙海滨创意小镇。

深圳商报记者 黄顺 通讯员 欧阳明

40多年来,盐田梅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披荆斩棘,真抓实干,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街区”,不断奏响“春天的故事”。特别是近年来,梅沙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美好梅沙、品质街区”为建设目标,搭平台、建机制、创模式,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状态和“摧枯拉朽”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为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积极贡献梅沙力量。

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五面”梅沙的风采吧。

“美丽梅沙”的山海风情

提起梅沙,就让人联想起青山碧海的美丽风光。近年来,梅沙街道立足滨海特色,全力做好“山”“海”“城”“湖”文章,靓丽颜值进一步绽放。走海滨栈道,看梧桐烟云,到梅沙踏浪成为越来越多人来深圳旅游的选择,年接纳游客超2000万人次。

山海风貌“全国最美”。梅沙森林覆盖率高达69.98%,坐拥19.5公里黄金海岸线,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置身梅沙,“听得见海浪声声,看得见一城山色”,被誉为“三面青山环碧海、银滩秀峰半城湖”的“东方夏威夷”,荣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001号、广东省首批“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广东省“十大绿美森林小镇”等称号。

街区面貌时尚秀美。近年来,梅沙街道强力推进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困扰多年的大小梅沙沿路乱摆卖泳衣、泳圈、烧烤档等乱象得到根本性遏制,辖区市容环境秩序井然,市容环境考核排名长期位居全市前列,荣膺深圳市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十佳街道”。辖区奥特莱斯购物村大牌云集、风光秀美,犹如旅游风景区,在此购物如同在景点漫步。周边还有万科总部大楼、京基洲际酒店、京基海湾酒店等建筑独具特色,人在街上走,即在景中游。

全域旅游示范引领。辖区东部华侨城占地近9平方公里,是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的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建后的大梅沙海滨公园颜值更高、设施更完善,今年“五一”期间被评为全国自驾游热门景点第二名。2019年高标准快速推进大梅沙村综合整治工作,让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老街小巷焕发新活力。大梅沙滨海文旅艺术小镇与重新开放的大梅沙海滨公园、海滨栈道一道,成为梅沙新晋“网红打卡地”。

目前,地铁8号线二期、东部华侨城整体提升、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大梅沙和小梅沙交通集散中心、梅沙旅游客运码头、洲仔岛等加速推进,全省第一家美高梅大酒店全面开工,小梅沙世界级都市型滨海旅游度假区步伐加快,在不远的将来梅沙将以更加亮丽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创新梅沙”的澎湃活力

“思想解放、敢于创新”是梅沙最显著的气质。近年来,梅沙街道高扬创新旗帜,奋发进取、勇于变革,瞄准体制机制持续发力,“以小见大”,有效激发各领域工作活力,梅沙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在全市率先实施以网格员“垂直管理、采办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街道、社区职能定位,从机制上解决了问题发现不了、隐患采集不到的难题,初步构建权责一致的基层治理体系,真正实现“街道去机关化、社区去行政化”。街道基层治理体制改革项目荣获深圳市第六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民生微实事十大金奖,并受邀在第三届“新时代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端论坛作典型发言;“党建+网格”党建模式入选南方日报“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最具示范效应案例”。“梅沙街道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作为全市唯一街道层面改革经验入选《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0)》,全国媒体纷纷报道关注梅沙改革做法。

“小智库”汇集“大智慧”。创办全市首个街道级基层智库——梅沙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围绕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社会服务、社区发展与营造等领域深入开展创新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专注街区治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研究的专业型、枢纽型、智库型社会组织,得到社会同行的关注和认可。2020年,与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建“街区治理研究基地”“梅沙街区治理学堂”,并作为全市唯一街道成为深圳市决咨委组织成立的深圳智库联盟发起单位。

“小联盟”打造“大平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推动辖区企业优势互补、互联互通、抱团发展,在全市率先创造性倡导成立梅沙旅游企业联盟,通过建立联盟成员轮值主席制度、制定联盟公约、推出联盟公众号、开展联盟活动、强化党建带群建等方式,构建街道党工委与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合作的新机制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平台。大梅沙商圈被评为“深圳十大知名商圈”之一。

“平安梅沙”的先进治理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近年来,梅沙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和安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连续六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全市五个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之一,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入选“深圳网民最喜爱幸福街道”,全市唯一。

“舌尖上”绝对安全。积极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创新开展城中村食品安全治理,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扎实创建特色食品安全示范街道。2017年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施食品安全监管“一街一室一车”模式暨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实现餐饮企业线上线下“明厨亮灶”及企业二维码全覆盖,并在全市全面复制推广。大梅沙村被列为全市首个“城中村食品安全示范村”。2020年,牵头研制的“城中村”食品安全治理规范和指引被作为地方标准在全市推广。

新时代“枫桥街道”。创立社会服务互帮互助机制,引入律师调解、五老调解、行业调解和视频调解等方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业化、法治化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7年在全市74个街道中唯一做到全年没有发生一例赴区及以上上访事件,2018年仅发生一例到区里反映诉求事件,连续多年实现到市赴省进京“非访”零发生。

疫情中“绿洲净土”。率先构筑城中村人、车“两道防线”,牢牢管控占全区95%以上的4000多张日租房床位。辖区瀑布酒店健康驿站迎接国务院联防联控广东工作组检查,受到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特别是,在2021年“5·21”疫情防控中,辖区六轮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任务皆在全区率先并提前超额高质量完成,未发生一例阳性病例。街道党工委被评为“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抗疫经验被多家媒体报道。

“国际梅沙”的开放包容

对标国际一流,是梅沙发展的坚定理念。近年来,梅沙街道大力实施“国际梅沙”行动,大力推动城市功能、治理提质升级,最美梅沙的“国际范”进一步彰显。

颜值“国际范”。全面对标西雅图、悉尼等国际一流滨海城市,扎实推进街区风貌建设,大梅沙海滨公园、海滨栈道、万科总部大楼、京基洲际酒店、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欧式酒店群,以及推进中的小梅沙度假区、洲仔岛等掩映在青山碧海间,形成现代街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美丽风景。

服务“国际范”。完善中英双语标识标牌建设,创新设立国际人才服务驿站、外事服务岗,组建国际友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打造生态优越、发展绿色、服务到位、民生幸福的高品质国际化街区样板。梅沙街道被列为深圳市首批国际化街区创建单位、首批国际人才街区创建点,参展第19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东海岸社区被列为深圳市国际化创建试点社区。

理念“国际范”。创造性连续两届举办全国首个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梅沙国际珊瑚节”,联合主办方包括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华环保基金会、发展中国论坛等国内一流机构,参与方涵盖世界潜水联合会、亚洲潜水联合会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组织及学术机构代表,获全国媒体多方位报道。

“红色梅沙”的血脉赓续

梅沙是“东江纵队”的重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小梅沙设立税站,留下了光辉的红色足迹。近年来,梅沙街道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凝聚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昂扬斗志、蓬勃锐气。

“红色引擎”坚强有力。在全区率先揭牌成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党味浓厚、党史丰富、体验形式多样、服务交流便捷、宣传学习有效的基层党建示范阵地。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实现辖区有党员的非公企业100%党组织覆盖。成立梅沙街道旅游企业联盟党总支,把党建工作和旅游企业发展工作有机融合和统一起来,共同促进梅沙旅游品质提升。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阵地,在辖区各小区、旅游景点和工地等建立“红色驿站”18个,创新推出“红小二”挂点联系机制,通过机关、社区在职党员“亮身份”,“红小二”挂牌上岗的形式,把党员服务力量送到群众家门口。

“红动梅沙”温暖人心。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最忧最盼最急之事。为缓解节假日期间梅沙片区交通拥堵问题,街道党工委组织党员群众在大、小梅沙等旅游景点附近公交站台及重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我先行党员带头保畅通”志愿活动,让遍布大街小巷的“志愿红”成为梅沙片区各交通要道和公交站台一道别样的风景。清明、"“五一”期间平均每日投入党员志愿者120余名,有力确保了梅沙片区人流、车流平稳有序,景区刑事治安警情“零”发生,游客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央视《新闻直播间》点名表扬。

“红色基因”永葆活力。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邀请老党员、老工程兵、劳模等各领域代表讲述“奋进中的梅沙我是见证者”的故事,用“最鲜活教材”传递精神力量,从红色历史中感悟“初心”、凝心聚力,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举办“恰是百年风华”党史图片展,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党史、勿忘初心、砥砺奋进,在辖区形成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依托小梅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场地,突出“党迹”“筑迹”“村迹”内容,全面展示小梅沙社区的近代史和发展史,打造“蝶变小梅沙”党史教育“红色展厅”。将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切实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共办结市容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公交线路优化、污水管网破损等民生实事100余件。

(更多梅沙新闻见6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