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向政协委员通报提案领办情况时表示
版次:02来源:盐田新闻 2018年09月27日
【深圳商报讯】(记者 贾少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也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平台,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盐田区始终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有效推动了辖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听取和吸收提案人意见,先后举办6场座谈会,到3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工作。
9月20日,在区政协举办的区党政主要领导领办政协提案办理情况通报会上,区委书记杜玲向政协委员们通报了由她领办的《关于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盐田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建议》提案的办理情况。
杜玲表示,在提案办理中,注重深化制度创新,精准高效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对照全市《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盐田区《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工作实施方案》和《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工作责任分工表》,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保辖区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结合盐田实际,加快制定盐田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初步提出20大改革措施、100个政策点,拟待修改完善后正式实施。系统梳理、整合修订现有产业政策,完善企业融资、用地用房等配套制度,持续跟进评估政策实施成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动态调整有关内容,不断提高产业政策实效性。持续完善服务企业和招商引资的各项机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成功引进新华联集团南方总部、美年大健康深圳健康智谷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在提案办理中,坚持人才优先,开放灵活的人才环境加速构建。开展“梧桐人才”政策调研评估,不断完善“梧桐人才”政策体系。落实人才工作三级联动要求,挂牌成立区级、社区、园区人才服务站,加快人才服务联络员队伍建设,创新搭建人才诉求e点通“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持续优化人才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育投入力度,支持盐田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发展,成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面向全国选聘名师、名医和发展急需的工程、建筑、规划、环境、金融等领域高层次专技人才,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776名。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海苑居、海鸿居等人才安居房建设,以海福居为试点建设“智能小区”,提升人才住房品质和生活服务水平。
在提案办理中,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更加完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前置审批手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健全依法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按统一标准建成区、街道和社区共24个服务大厅,全面应用权责清单系统、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和市通用审批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码管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正式上线“在盐田”市民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与深圳市新版网上办事大厅的对接,实现了网办业务的移动办理,可移动在线申办业务达172项。大力开展投资审批改革,聚焦落实“深圳90”总体要求,自我加压、拉升标杆,将项目审批时限从“深圳90”要求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核准时间从8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社会投资备案、招标备案时间从4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
在提案办理中,坚持聚焦精益建管,宜居宜业的社会环境更趋优质。深入实施“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太平洋工业区一期改造、盐田三村、四村和西山吓村整体搬迁等项目,加快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两大重点片区建设进度,有序推进坪盐通道、地铁8号线等交通设施建设,不断释放发展空间,完善城区功能。稳步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沙头角中学改造完成,医疗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平安建设示范区”创建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优化。坚持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创建单位,发布全国首套生态安全港标准,辖区生态福利进一步提升。
在提案办理中,坚持完善工作机制,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稳步建立。继续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城区创建,积极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32件,依法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9056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区级行政处罚事项全部网上办案运行机制和执法监督平台,坚决依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完善党政领导和部门与企业家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有效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杜玲表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需要持之以恒地整体设计实施,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盐田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扶持,不断健全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大“工改工”支持力度,严控“M1改M0”;实施企业融资环境提升计划,发挥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落实招商引资促进办法,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充分利用现有优质产业载体,积极引进带动作用大、成长性能高、税收贡献大、社会效益好的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立全区统一信用信息和“红黑名单”数据库,制定政府部门信用信息记录和信用报告应用清单,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物流等要素成本,着力打造“成本洼地”。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加强精细化、精准化服务,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安心扎根盐田、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智慧盐田”建设,建立覆盖全区、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和资源统筹管理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