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扫除“海盲”

版次:05来源:盐田新闻    2018年09月27日

贾少强

强台风“山竹”过后的盐田,满目疮痍。

强台风“山竹”影响盐田期间,东部华侨城自动站测得最大阵风52米/秒,风力为16级,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35米/秒,为12级。盐田验潮站实测潮位均破建站以来历史纪录。

从中英街被淹商户无奈的泪水,到海鲜街被海浪摧毁平移了几米的海滨栈道;从沙头角众多被连根拔起的大树,到大小梅沙浪卷海沙扑倒的店铺……

大自然,再次让人类认知了他的强悍威猛。

庆幸的是,由于提前做好了防御准备、应急处置得当,及时转移8500余人,在强台风“山竹”持续几个小时的狂风巨浪袭击中,盐田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对每一位奋战在防御台风一线的人,我们都应该表示感谢与敬意。

据初步估算,强台风“山竹”给盐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左右,是深圳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地方。当前,全区上下众志成城,都在谋划灾后的重建。那么,在防御台风中,有哪些经验要总结?有哪些教训要吸取?哪些弯路要避免?哪些短板亟待补上?如此等等,每一场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影响,也倒逼着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活动,提醒着我们尊重科学、敬畏自然。

在防御台风中,一些镜头和场面也是记者难忘的:9月15日晚9点多,杜玲、杨军在检查庇护所时,在林园小学体育馆,看到里面很热、庇护人员都光着膀子时,当场要求将大家转移到有空调的教室,并让工作人员立即通知教育部门,对所有开放为庇护场所的学校,都要开放有空调的教室让庇护人员使用。“这是很小的事情,但让我们感到非常暖心。”一位地铁8号线沙头角站的工人说。当看到林园小学体育馆上方的窗户没有关上时,又立即要求消防队派云梯来,赶在台风前把窗户关上。9月16日上午10点多,在区总值班室通过屏幕时刻关注全区各处情况的杜玲、杨军,在看到海浪已经超过海鲜街的海滨栈道时,预判到可能会出现漫堤的危险,在派出一名区领导紧急赶往现场的同时,立即向坐镇市三防指挥部的市领导提出请求专家支援和物资支援,并下令街道、公安立即转移尚在海鲜街、旧墟镇一楼的群众。“对坚持不愿转移的人员,就是抬也要抬走,这是对大家生命的负责。”在看到海浪已经扑到中英街海滨栈道上时,立即连线中英街管理局,要求马上将海边居住的居民转移到庇护中心或者楼层高的地方。“幸亏转移及时,后来发现中英街的水都涨到一米多了,如果到那时再转移,都来不及了!”正是这些及时的转移,才保证了居民的安全和避免了伤亡的发生。

奋战在一线的救灾者,总结了一个词,叫“海盲”。意思是说,虽然盐田处在海边,这里居住了许多人,虽然人们可以随时看到海洋、听到海洋、也可以吃到很多海产品,但大多数人对海的认识,仅仅限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层面,仅限于领略湛蓝的海、美味的海鲜,房间里摆些多彩的珊瑚缸……对海洋的神秘、规律、发起“脾气”来的后果,以及如何生活在海边,从规划设计、绿化种植、日常生活等,都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一次又一次遭受损失。“我们这辈子虽然在海边生活了这么多年,但这次台风才让我深刻地懂得,海的沉默才是最大的威力。就像一个平时非常沉默的人,如果他爆发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的。”

一位从事过多年的规划,也干过多年建设、建筑的专家,看到船艇大队码头的道路,整个被海浪掀翻,到处都是堆积的水泥块,他惊叹道:如果用一台大型炮机,捣一个月也捣不出这个样子!但台风只用几个小时便破坏完成。海滨栈道海鲜街段被台风卷起的海浪分成了几段并发生位移,人们就是用大型吊车也未必能移动成这个样子。一位领导在总结时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如果这次台风再持续几个小时,那就不仅仅是冲垮海堤那么简单了,可能会对整个盐田旧墟镇片区,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钢和水,哪个更强?看着栈道上用不锈钢做的护栏被海浪折断、扭曲,人们的心中更多的应该是五味杂陈。

从最初的独木舟到现在的几十万吨巨轮,人类很容易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新生事物的发明而有些得意,而回看海洋历史是一种绝佳的方式,它提醒我们回望来时的路,看看祖先为我们做了什么,提醒我们保持谦卑和敬畏。

看到小梅沙沙滩上被冲毁的木屋,那位规划建设专家的一番话让大家沉思:沿海的小梅沙村、大梅沙村等,都与海岸线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古人为什么那样做?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他们在实践中知道在离海边太近的地方建房筑村是不安全的,所以才退到与海岸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这位规划专家说,平时如果和把房子建在沙滩上的人说,你连农民都不如,他肯定会不以为然,甚至争吵,但这次台风的现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点。

那位规划建设专家说,实际上,大自然天然形成的沙滩线就已经告诉人们,海水海浪是可以到达包括但不限于这条线所在的区域的,通俗地说,海洋在告诉陆地上生活的生物(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类):这沙滩线以内,就是我的地盘,大家在这里临时友好欢乐一下,可以。但要在这里长期驻扎甚至侵占,危险!据悉,省里、市里正在就海岸线、海岸沙滩线一定距离内不能进行非公共类永久建筑进行论证。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不遵循自然、不遵循科学,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地升华。

强台风“山竹”对城市生活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把大树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倒在道路上,造成道路中断。

台风过后次日的早上6点,记者在深沙路沙头角海关路段、海景二路东段、梧桐路圆墩头村段、金融路、公园路、官下路,都看到多棵大树横在马路上,区政府广场东侧的几棵大树,也被掀翻在地。记者观察到,被大风连根掀翻的大树,多为移植的大榕树,还有桃花心木。这两种树有个特点就是树冠大、树枝多。真是应了那句俗话“树大招风”。榕树的根系虽然面积大,但都是在地面横着长,根系不深。

记者在观察被吹倒的树时,发现很多树种植得非常浅,从倒下的树桩就能看出,有的只有几十厘米。记得当年在北方老家种树时,种树师傅的要求是,挖的树坑要一米见方,然后才能把树种进去,不能简单地刨个坑,就放树苗。并且种树基本上都是种小树苗,让小树苗熟悉生活的环境,自己慢慢地向下生根,小树为了生存,一般都会自然地对称生长,这样生长出来的树才能根深叶茂,不容易被风刮倒。现在流行移植大树,大树在长期的生长中适应了周围的环境,这是它们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大树在移植前,原生的树根都被砍掉了,一旦挪到城市中、完全改变了它的生长环境,在新的土壤环境中,大树再生大根非常难,这样常常形成大头小根、头重脚轻,遇到强风,自然会倒伏。

记者注意到,一些非本土生长的树种,在台风中也遭受严重损失。公园路老干中心路段,前两年移植的美丽异木棉,记者数了数,有12棵被拦腰折断,其中连续有4棵都被折断。一位园林专家说,美丽异木棉树型、开花都很漂亮,但木质很脆,很容易被大风折断。

记者还注意到,现在行道树的种植穴都很小,树根周边土壤高度板结,树木的根系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树木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层50厘米范围内,如果无法向周边延伸,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最后会形成一个浅而小的根盘,不能起到应有的固定作用。

但在灾后重建中,记者发现,对大树的处理,往往是把树枝截断后,用吊机把树扶正,然后旁边用支架支撑起来,就完了。这样做,有没有想到:等这棵大树枝叶再大起来,再来一次台风,不又会倒了吗?如果绿化只停留在低水平上,将很难从“建了毁、毁了再建,再建再毁”的恶性循环中脱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同样的教训,要遭受多少次损失才能汲取呢?

从树木的倒伏可见,一场台风给人类所上的一课是非常全面的,从生物学、树木学、土壤学、生态学、力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从树种选择、种植方式、日常养护等,都值得认真研究。 当然,记者在观察中发现,也有管养到位而预防了风险的案例:在中英街环城路,一棵大树被吹倒在一座民房前面,所幸的是,由于管理局此前将此大树的几个大的树枝都锯掉了,所以大树没有砸到房屋上,如果这棵树没有提前锯枝,那么整个大树很有可能将重重地压在这座民房上,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月初管理局组织锯枝整理的时候,有很多人提意见说不要修整树木,甚至有的说这是在折腾。村民住房前倒地的这棵大树,让大家看清了后果。台风过后,一些房子靠近大树的村民专门向管理局提出把房子旁边的大树修整修整。 台风过后,我又看了一次纪录片《海洋》,波澜壮阔的大海、汹涌不歇的海浪、万千的海洋生物,无不冲击着人的心灵。这次与其说是观看,不如说是凝视。

认识自然、遵从自然、敬畏自然,其实最终保护的,还是人类自己。

作者: